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始建于2001年,原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04年通过本科专业合格评估,2013年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依托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本科生毕业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现有教师11人,外聘教师2人,期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拥有日本东北大学、同济大学等博士及在读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师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清华大学及万达集团等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开展课题合作,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批国家专利10余项。现有暖通空调综合实验室、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热工基础实验室、建筑节能创新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400余平米,设备总值300余万元,为应用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保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介
【培养定位及目标】
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知识;拥有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具备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利用与分析的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国际视野,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意识;能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能源管理等单位从事供热、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工程、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秉承我校“朴实无华、坚韧顽强”的太阳石精神,毕业生强化在“建筑环境控制系统”与“冷热源设备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能力;毕业生拥有“绿色建筑评价”、“建筑节能技术”、“建筑信息化模型”等相关技术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毕业生具备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知识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供热工程、空气调节与通风技术、空调用制冷技术、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等。
【学生创新实践】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立了理论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块、工程实训实践教学模块、工程现场综合实践教育模块、实践基地合作教育实践教学模块等四层次递进的建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大学生学术导师制,指导学生组建科研小组,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全国人工环境工程学科奖学金评选、全国大学生创业就业大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就业方向与领域】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能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近五年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9.52%,考研率保持20%以上。学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为国家与我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